來源:搜狐 時間:2017-08-24 17:00:53
8月22日,財政部宣布將采取滾動發行的方式,向有關銀行定向發行6000億元特別國債,具體信息如下:
1、擬發行國債的期限為7年期和10年期,均為固定利率附息債;
2、第1期期限是7年,面值4000億,票面利率3.6%。第2期期限是10年,面值2000億,票面利率是3.62%;
3、發行方式:在銀行間債券市場面向境內有關銀行定向發行。
小白查了下資料,發現在新中國的歷史上特別國債只發行過兩次,一次是在1998年發行的2700億元長期特別國債,用于補充商業銀行的資本金;最近一次是在2007年發行的1.55萬億特別國債,其中有6000億今年到期,用來作為組建中投公司的資本金。
2007年正值我國的進出口貿易進入快速發展期,貿易和資本項目雙雙為順差,居民和企業用在海外賺取的美元兌換成人民幣,作為交換,央行被迫向市場投放大量的人民幣,導致市場流動性泛濫。
而財政部在那時發行1.55億的特別國債,最終都形成了央行的資產,當市場資金緊張的時候央行會賣出這些國債,使央行有更多的工具(國債)應對市場流動性壓力。
可見,財政部發行的特別國債實際上體現了特殊時期下特殊的應對方式,而如今時隔10年,財政部再次重啟特別國債,這體現出了背后哪些意圖呢?
一、什么是特別國債?
我們看前兩次發行的特別國債就知道,特別國債實際上是為特別用途而發行的國債,為啥這么說呢?
1、一般情況下,普通國債發行籌集到的資金主要用于籌措軍費、經濟建設等,普通國債一般分為憑證式國債、記賬式國債、無記名國債三種;
2、而特別國債卻不同,有的是為了調節市場的流動性(錢的數量),有的是為了扶持和組建國有企業,如2007年的組建中投公司。
二、今年為何要發行特別國債?
這得要從2007年說起,那個時候財政部發行了1.55萬億的特別國債,相當于財政部用國債換回市場上的錢,市場的資金減少;
現在進入2017年當中有些國債已經到期,財政部需要償還本金和利息,相當于財政部“收回”國債,這樣會產生一個問題:
2007年發行的特別國債主要是為了組建中投公司的,也就是說這部分本金和利息需要中投公司和有關部門償還,但是中投公司大部分資金已經用來對外投資,主要是國外的股票、債券等資產,如果要償還國債本金和利息必須得拋售海外資產(股票、債券等),但這樣看顯然不現實。
下面是中投公司境外投資組合分布及比例圖
所以財政部本次發行特別國債實際上是對2007年那次進行續作,“延長”特別國債的期限,本質上是“借新債償還舊債”。
三、財政部如何發行特別國債?
財政部發行的特別國債往往會有央行的輔助:
1、2007年那次:財政部向農行發行6000億元的特別國債→財政部獲得6000億元人民幣→財政部用6000億元人民幣購買央行的外匯→央行得到了6000億元人民幣,少了等值的外匯→央行用6000億元人民幣購買農行的特別國債。
這個過程中相當于央行直接購買了財政部6000億特別國債,有的讀者肯定會很奇怪,既然如此為什么還繞這么大一個圈呢?那是因為銀行法有規定,央行不能直接認購、包銷國債或其他政府債券。
2、而本次其實也很類似:財政部向相關銀行發行6000億元的特別國債→財政部獲得6000億元人民幣償還2007年特別國債→央行向相關銀行購買特別國債。
四、本次發行特別國債對市場有何影響?
這個過程中對市場的影響主要有兩方面:
1、原本央行發行的6000億特別國債相當于向市場“抽水”,現在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方式購買特別國債,已經完全對沖了發行國債帶來的負面影響,所以這個影響是中性的。
2、本次發行的7年期國債票面利率是3.6%,而目前7年期國債收益率是3.69%,票面利率相較目前利率低,這說明財政部也有引導7年期國債利率下行的用意。原因很簡單,近期的數據表明8月初的資金面偏緊張,利率有上行的態勢,你看余額寶收益率就知道了,有上行的態勢。引導利率下行體現了財政部呵護市場的一面。
五、如何購買國債?可以在小白微信公眾號(小白讀財經)《如何購買國債?很多人都搞不懂》(2月20號發布)一文中詳細了解。
如果你覺得文章很棒,對你有幫助,可以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:小白讀財經(ID:veekn365),訂閱更多的優質原創推文!
我們不追求高大上,只用普通老百姓都聽得懂的大白話,讓你學財經,懂理財,跟著小白讀財經,財經從此so easy!